近期,合肥市蜀山区出现了一些无人机“机场”。这些机场不仅具备AI智能调控、航线自动规划等强大功能,还能同时管理6000多架无人飞机起降。这些机场是合肥蜀山经开区企业——安徽斯帕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无人机共享机场试点,初期计划建设13个无人机共享机场,打造无人机“空中交通管廊”,助力合肥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这些机场的建设,折射出合肥蜀山经开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头。通过搭建平台载体,推动融合发展,抢抓未来产业机遇,合肥蜀山经开区正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蝶变时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合肥蜀山经开区已初具成效。2022年5月,安徽智能软件园揭牌成立,成为合肥蜀山经开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平台。据安徽智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方友介绍,作为起步较晚却发展较快的软件园之一,安徽智能软件园加速产业集聚,联动蜀山电商园等周边园区,形成“一核多园”的空间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合肥蜀山经开区已入驻数字经济领域企业30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安徽省大数据企业73家,合肥市大数据企业171家。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合肥市软件园综合评价结果中,合肥市有4家软件园获评B类及以上评价,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位列其中。合肥蜀山经开区也凭借强劲实力,参与建设首批安徽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作为合肥蜀山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数字经济正与环境产业、跨境电商、建筑业等其他主导产业加速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新格局。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水利(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水利、水务、水运、水环境、农业等涉水全领域信息化,为用户提供从产品研发生产、数据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及集成到工程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是蜀山经开区“数字经济+环境产业”的代表性“跨界”企业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2019年以来,我们更加重视联合研发和联合创新,围绕水利行业信息化需要,整合更多合作伙伴,打造上下游‘智慧水链’产业链条,实现耦合联动;特别是联合一些‘一招鲜’企业,来为企业研发综合赋能。”中水三立副总裁常仁凯介绍说,合肥蜀山经开区经常组织各类活动,通过举办高峰论坛、专家授课、资本对接等活动,提供交流交互机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公司已同园区善达信息、青谷科技等企业达成合作,联合开发AI大模型、低代码等前沿技术或应用。
低空经济的崛起,正有力推动合肥蜀山经开区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未来产业”新赛道。
“无人机共享机场是‘新基建’的一部分,需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无人机如何飞起来、飞得远,二是如何构建商业模式产生经济效益。”安徽斯帕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青云举例说,“比如,无人机有效续航15分钟,飞七八分钟就要返航;而通过共享机场,无人机可以飞12到13分钟,再就近飞航到共享机场。此外,客户的充换电、无人机维保,都可以在共享机场实施。我们承接的场景业务,也可以交给对应的客户来做。”
据了解,斯帕斯公司于2024年年初落户蜀山经开区,已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攻克了无人机在航线规划、无人驾驶、集中式调度指挥平台等方面的技术难关。目前,公司首个集散中心——空港机场已在蜀山经开区智能软件园一期建成。
徐青云透露,依托斯帕斯,蜀山区以及经开区又先后招引了一批软硬件企业入驻。斯帕斯公司也同中国环境谷相关企业沟通,探索在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中,通过无人机挂载,推动设备设施微型化及灵活部署、数据信息共享等诸多功能。公司还向中国环境谷企业提出低空微气象对无人机飞行影响的相关课题,引起相关企业浓厚兴趣。
随着数字经济“蝶变”时刻的到来,合肥蜀山经开区新质生产力也必将加速生长,描绘更加绚丽的产业发展未来图景。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