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经济

1~5月合肥市进出口总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1~5月,合肥市进出口总额1659.5亿元、增长2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8、6.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44.3%,较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147.1亿元、增长20.9%,进口512.4亿元、增长25.6%。

从贸易结构来看,产业“新引擎”跑出外贸“加速度”。1~5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917.7亿元,增长20.5%。“新三样”出口延续去年高增长,1~5月实现出口162.5亿元,增长30.1%,其中锂电池、电动汽车增长均接近1倍。

从贸易市场来看,得益于“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的持续实施,一家家合肥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市场。1~5月,全市已推动超46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0.7%、51.4%,对欧盟出口增长18.8%。

从外贸主体来看,民营企业依然是“主力”。前5个月,合肥市民营企业进出口821.4亿元、增长22.5%,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49.5%,民营企业活力增强。

第5000列中欧班列(合肥)鸣笛起航

6月19日上午,一列满载100TEU(标箱)、货值逾200万美元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鸣笛启程。列车装载着白色家电、汽车配件、子午线载重胎等“安徽制造”产品,将经霍尔果斯口岸穿越中亚腹地,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此趟列车的发运,标志着由合肥物流集团旗下合肥国际陆港公司开行的中欧班列(合肥)累计发运量正式突破5000列。

2014年,首趟合肥中欧班列鸣笛启程驶向中亚,11年来,班列从每月仅开行1-2列,到如今每日稳定开行3-4列,开行频次实现数十倍增长。目前,中欧班列(合肥)已连接20个国家、170个国际节点城市,货值、货重、满载率等核心运营指标持续稳居全国同类班列前列,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800亿元,成为安徽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

2025以来,中亚方向去程班列箱量达5190标箱,同比增长24.88%。自2024年7月开通的跨“两海”班列也保持稳定开行,2025年累计发运18列,国际物流大通道持续拓宽,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越来越多的安徽本土货物通过这列“全球快线”走向世界。数据显示,搭乘中欧班列(合肥)的安徽本土货物比例从开行初期的不足5%,跃升至近90%。累计服务省内企业超600家,成为安徽优势产业“出海”的坚实后盾。据悉,中欧班列(合肥)已累计为奇瑞、江淮、美菱等本土龙头企业开行定制专列超1500列。

大皖新闻

3003.88亿元!一季度合肥市GDP同比增长6.6%

一季度,全市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国补”加力扩围,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7.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亿元企业贡献突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近80%;“菜篮子”供应充足,实现“三增”;新增投资项目近200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4月27日,合肥市发布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生产供给较快增长,市场需求稳步改善,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6.6%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003.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6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33.9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018.31亿元,增长6.0%。

从数据看,一季度农业生产总体平稳,“菜篮子”供应充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33亿元,同比增长3.6%。

在工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较去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发展,增加值分别增长49.1%和15.2%,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

从企业看,亿元企业贡献突出,产值超亿元企业330户、同比增加36户,增加值增长20.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0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持续“发力”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去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

规上服务业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1户,实现营业收入286.75亿元,占规上服务业的51.0%;营业收入增长27.0%,较去年同期加快6.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12.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62亿元,同比增长5.1%,较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增项目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全市新增投资项目192个,同比增加51个,投资额增长54.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全市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5元,同比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9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1元,增长6.8%。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在对外贸易方面,全市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948.44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去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下阶段,全市上下将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安徽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

据安徽省汽车办3月26日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安徽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数据显示,1-2月,安徽汽车产量44.48万辆,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比重9.99%,分别以6.83万辆和7.32万辆的优势领先居第二、第三位的省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比重12.89%,较排名第二、第三位省份分别多3.55万辆、6.75万辆。

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双第一”,得益于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优化产业生态中,安徽持续深化“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新车型密集发布,江淮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S800填补国产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蔚来ET9成为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推广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建成整零对接路演大厅,常态化组织细分领域产需对接、技术对接,强化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整零协同;兵团式、阵地战推进皖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组织开展“专家皖北行”“投资皖北行”、皖北金融对接会、皖北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加快优质资源导入。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服务,安徽高效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车网融合互动试点,推动液冷超充、V2B等新技术加快应用,上线“安徽充换电”APP,加快构建全省充换电服务“一张网”。截至今年2月底,安徽建成充电桩78.76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乡镇公共充电站总体覆盖率约97%。

据了解,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连续2年保持在40%以上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

安徽省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

11月6日,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抢抓北交所IPO常态化机遇,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接北交所首发上市,全省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达3家,与江苏、浙江并列全国第1位;新增北交所IPO过会企业3家,与浙江、江苏并列全国第1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居全国第5位。截至目前,全省北交所上市公司11家,由全国第10位上升至第8位。

今年以来,安徽持续加强企业北交所上市培训力度,主动邀请北交所来皖加强企业辅导;联合北交所驻皖服务基地专家常态化开展“一对一”上门培训,组织创新型中小企业“走进北交所”,“面对面”答疑解惑。同时,加强北交所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推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成功获批新三板企业转板挂牌“绿色通道”试点,积极申报“公示制度”试点,建立健全三四板制度性对接机制,赋能全省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新三板转板挂牌;结合“科创100”上市专项行动,建立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目前已有187家企业入库培育发展。

此外,安徽还支持国元证券联合芜湖市设立组建全省首只专注于北交所主题类的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重点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中具有强链补链作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挥证券机构“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投行”综合金融服务工具优势,推动更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加速登陆北交所。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连续9年获评 “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本报讯 日前,2024中国会展城市产业合作大会暨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成都举办,会上发布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中,合肥位居省会城市年度会展业竞争力第2名,合肥连续9年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据悉,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评比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评比从城市会展产业、会展企业、会展基础设施、城市能级、会展服务等维度开展,评比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今年以来,合肥推进“会展+产业”深度融合,全市围绕重点产业链,成功举办了比亚迪大中华区商务年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26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第十七届中国坚果炒货展、合肥国际机床展览会等175场产业展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39场,新能源汽车产业30场,高端装备产业24场,光伏新能源产业7场,集成电路10场,节能环保8场,创意文化产业11场。

此外,还持续推动会展、商贸、文旅、消费融合发展,今年全市已举办消费类(B2C)会展活动101场,面积69.6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的21.7%、41.8%。

会展接连举办,吸引大批客商来肥参展参会,直接促进酒店、餐饮产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全市住宿行业同比增长5.1%,餐饮行业同比增长8.1%。

根据市商务局最新数据,前三季度,全市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举办展会活动485场,展示面积178.3万平方米,参展参会观众274.6万人次,会展综合收入774.4亿元。

来源:合肥日报

安徽中烟合肥卷烟厂全力构建精益物流新格局

近年来,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深入谋划、勇于探索,全力构建精益物流新格局。

精益物流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合肥卷烟厂物流分中心以精益仓储物流为目标抓手,统筹建立精益分享、现场检查、精益改善、流程优化四大专项职能组,递进实施建机制、造氛围、抓落实三步走战略规划,以听精益、谈精益、找精益等“N”种形式开展现场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提升、业务流程优化、重点项目推进等具体工作。

面对精益管理推动进程中的重难点工作,通过“专业牵头、上下联动、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项目化运作方式,建立“精益办实事”问题清单,按周滚动收集、实时处置,按月汇总分析、评估优化,剖析和重组关键业务流程,消除或简化不必要的步骤。

同时,从提升员工精益管理实践能力入手,开展“精益班组”竞赛活动,设立各班组改善提案冲刺目标并挂图作战、开展6S现场常态化督导检查、宣讲专业知识并开展趣味竞赛,以赛促建激发全员参与,形成“人人讲精益、处处见精益”的比学赶超氛围。

接下来,合肥卷烟厂将以精益管理“软实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内核”,不断深化精益管理,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合肥日报

增资10亿元 合肥高新区区属国企发展再加码

近日,合肥高新区向区属国企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高新集团”)增资10亿元,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放大资金杠杆效应。增资后,合肥高新集团实收资本将达到93亿元,资产总额突破620亿元,集团的整体规模实力和投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近4年,合肥高新区畅通国企资本补充渠道,已累计对合肥高新集团增资26亿元。此次增资之后,合肥高新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基金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效用,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合肥高新集团围绕合肥高新区产业布局积极展开资本运作。目前,已累计设立49支参控股基金,总规模近500亿元,构建起覆盖企业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和基金生态圈,赋能人工智能、量子、空天、新能源等产业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参控股基金已累计投资科技创新型企业800多家,自管基金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多家、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60多家,努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为合肥高新区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合肥日报

安徽省工信厅“20条”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

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省工信厅印发《2024年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创新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四个方面,出台20条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环境方面,“20条”提出强化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合作机制,打好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模式创新,改进和优化创新性产品服务。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深入贯彻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转型方案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制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方案。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聚焦全生命周期、投资吸引力、监管与服务等维度,致力光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场景应用创新,进行定制优化,打造营商环境“光储版”。

政策环境方面,“20条”提出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有关单位完善差别化政策实施细则,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园区倾斜。全面落实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闭环办理机制,定期组织“听心声·快呼应”听取企业意见活动,高质高效办理“民声呼应”、省为企服务平台反映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第一时间+顶格兑现”,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财政税收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落实到位。对符合“免申即享”的省本级惠企专项资金,力争3月底前精准兑现到位。

服务环境方面,“20条”提出大力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活动,实施“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4.0版。分层次分行业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能对接、集中互采、协作配套等“大手拉小手”活动,力争举办“百场万企”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惠及企业2万家以上。编制实施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

法治环境方面,“20条”提出加快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立法进程。持续深化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企业投诉办理力度,全面完成清欠专项行动任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

来源:每日经济

安徽省“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启动

3月30日下午,伴随着韵味十足的黄梅戏《天仙配》在天柱山风景区唱响,“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从即日起到5月,全省155场黄梅演出唱响百家景区,让每一位游客沉浸式感受博大精深又新颖时尚的安徽戏曲文化魅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蔡小莉,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潜山市委书记梅耐雪,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应平出席活动,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出席并倾情演出。

1.jpg2.jpg

本次活动把最具代表性的黄梅戏经典剧目,精心编排整合成为一台节奏紧凑、看点十足的展演,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喝彩连连。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吴美莲,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琴,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夏圆圆领衔,带领众多优秀的名家名角、青年演员,为观众奉上一道精彩绝伦的戏曲艺术大餐。《金玉奴》选段《江水滔滔》、《啼笑因缘》选段《忙中未问名和姓》、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严凤英》主题曲《山野的风》、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手提羊毫喜洋洋》、黄梅戏《小辞店》选段《来、来、来》、黄梅歌《山河之恋》等十个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各有特色,精彩纷呈。在轻松欢乐的节目氛围中,名家名角经典唱段的精彩演绎,感情充沛、铿锵有力的表演,赢得观众连连叫好,将演出推向一波又一波高潮,让观众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3.jpg4.jpg

本次活动是“春游江淮请您来”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主场演出+快闪”形式,在天柱山主峰、炼丹湖、振衣岗等景点,通过场景化的舞台设置、交互式的观演以及游戏化的参与体验,赋予观众角色身份,让游客“走进戏中看大戏”全新体验。现场观众董慧说:“太好听了,在风景如画的天柱山能够听到这么经典的黄梅戏,还有大师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来自江苏高淳一位的游客说:“我非常开心再次来到安庆,更开心能与名家名角相遇,并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演戏,休闲减压,戏乐融融,实在是太兴奋了。安徽戏剧氛围非常浓厚,看戏到安徽,真不是虚的。”

5.jpg

7.jpg

6.jpg

活动当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以及凤凰网、安徽卫视ATV客户端、“乡村振兴融媒体”视频号、“安徽天柱山”等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100万。安徽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持续报道,总曝光量超200万人次。安徽省16市文化和旅游局、潜山市委市政府、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等负责同志,当地年度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代表以及基层群众、游客等千余人一起观看演出。

8.jpg

9.jpg

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潜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协办,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安庆市京话艺术剧院、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参与演出。

来源:每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