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铝基新材料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铝基型材经过检验后再锯切下料、散件CNC加工、清洗、焊接、最终清理等10余道工序,一个个闪着银光的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不断下线。9月9日,走进位于淮北高新区的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的箱体焊接总成车间,眼前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每年50万套铝合金箱体生产能力,去年营收17.4亿元,这家2020年落地淮北的企业,已成为皖北首家新能源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制造基地。该公司的发展历程正是淮北市保持转型发展定力,推动制造业优势领域加快发展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淮北市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四大优势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从淮北市工信局获悉,今年1—7月,该市四大优势产业共有280家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3.3%,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7.2%。

“我们的发展轨迹与淮北产业转型高度契合。”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专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箱体、PACK、储能PACK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作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这家企业成功填补了淮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关键空白。

该公司落户淮北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好转型发展之路?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淮北市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坚持双轮驱动,力促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淮北市聚焦重点领域,坚持“改旧”“育新”相结合,培育发展新动能。印发《淮北市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组建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工作专班,实行定期调度,常态化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工作。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打造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积极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面改造,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合作的一体化技术改造新模式,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发挥党建联盟、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产业链共同体作用,突出对接成效。今年以来举办系列产需对接活动19场,覆盖企业超400家。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淮北市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市拥有规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68家,其中再生铝及陶铝企业8家、铝挤压及铝板带箔企业14家、铝下游应用及汽车零部件企业46家。1—7月,铝基产业产值增长12.4%,占全市比重为17.6%;营收增长14.4%,利润增长281.4%。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引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项目17个,累计立项投资额60.7亿元。(安徽经济报记者 田云泽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