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合肥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9月20日,在合肥举行的2023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2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2023中国企业500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108.36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5.74%;资产总额为399.77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27.24万亿元,增长了7.31%;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202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69.98亿元,比上年增加23.73亿元。
千亿级企业首次超过50%,202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54家,净增10家。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万亿元。
今年,中国企业500强创新实力不断积累。其中,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5786.8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12.21亿元,增幅为9.07%。平均研发强度呈持续提升态势,创下1.85%的新高,与上年500强相比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专利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专利总数188.53万件;专利申报数量比上年500强增加了21.73万件,增长了13.03%。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参与标准制定活跃度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申报参与标准制定75110项,较上年500强申报数增加171项,企业申报参与标准制定数据实现了4连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企业共申报参与了4992项国际标准制定。

此外,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30.22万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4.26万元。

来源:每日经济安徽

上海⇌南京⇌合肥高铁项目建设施工进入全线架梁阶段

8月27日13时30分,在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施工现场,随着“昆仑号—Ⅱ型”运架一体机将长40.6米、宽12.6米、高3.25米,重930吨的箱梁稳稳地架设在南鹰庄特大桥桥台—18号桥墩上,标志着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首榀箱梁成功架设,项目建设施工进入全线架梁阶段。

为保障首榀箱梁安全顺利架设,各参建单位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提前召开专题施工会,认真落实技术交底,优化机具人力配置,强化现场施工组织,在组装调试提梁机、运架一体机等大型设备的基础上,历时2小时完成了支座安装、提梁、运梁、对位、出梁、落梁、调整、灌浆等整套工序,圆满完成架设任务。

担负架梁施工任务的1000吨级“昆仑号—Ⅱ型”复合式运架一体机由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参与研发设计。该设备全长112米,有80个轮组,具备行走时自动纠偏等功能,其智能化程度和安全系数高,可完成桥隧相连架梁、隧道内架梁等多种特殊工况下的复杂施工任务,能够满足24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是目前我国功能最全的高铁箱梁提运架利器。

据了解,同日15时08分,在滁州市全椒县,中铁八局承建的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安徽段跨沪陕高速特大桥6-7#墩的施工现场,首榀长32.6米、重达730吨箱梁架设完成。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宿松路与方兴大道将实现“空中牵手”

最新消息!宿松路6标互通匝道施工已全部完成,静待放行通车。
继1月18日主线桥历时190天放行通车后,宿松路6标互通匝道桥工程,历时290天紧张建设全部完工。
宿松路6标互通有5层立交体系,8条互转匝道和1条下匝道,共有22联钢箱梁、35联现浇梁,匝道全长5.5公里。
宿松路6标互通匝道桥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宿松路与方兴大道空中快速互联互通,对加速构建老城区与合肥经开区、滨湖新区之间的快速出行大动脉有着重要意义。

15.08万标箱!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近日,位于包河经开区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

4月份,合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1万标箱。同比增长12.34%,完成月度任务目标的109%,1-4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08万标箱,完成年度任务33.5%,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合肥市肥西县:《科技小院里话桑蚕》

“带着蚕农干,做给大户看!”走进安徽省肥西县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小院,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再过两三天,今年的第一批春蚕就要结茧。在这个关键节点,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会长龚传胜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的“顾问团”专程来到合作社的科技小院调研。

“以前养蚕很辛苦,尤其是小蚕夜里要保温,一夜得爬起来很多次进行手工升温加温。现在有了安徽农业大学研发的这套‘蚕室温湿度数字控制系统’,我们蚕农轻松多了。育蚕室里有温度传感器、加湿器和空调等设施,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调节,可以说是‘托儿所’般的成长环境。”合作社理事长赵启华指着电脑屏幕笑呵呵地说,现在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能随时随地观察到各个育蚕室的温度、湿度以及小蚕的发育情况。专家还可以在线上进行云指导,为养蚕和蚕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中有什么难题?我们在主题教育中非常注重以问题导向,听基层声音、为群众办事。”安徽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钟玉坤问道。“桑蚕能熬过极端天气、市场波动等种种不利因素,却熬不过生存环境的恶化。我们养蚕人只想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为蚕宝宝留下环境友好的生存空间。”从事桑蚕养殖行业40多年的赵启华心有余悸。

去年春天,合作社饲养的春蚕眼看就要结茧,突然莫名出现大批量集体死亡现象。省里专家组前来鉴定后,发现致命原因竟然是喂养春蚕的桑叶被农药污染,致其毒性发作死亡。经过调查,原来是当地为了防治美国白蛾,对苗木集中开展统防统治污染到桑树林。在组织相关部门商议后,县里决定给予受影响的蚕农每张蚕种纸400元的赔偿。同时,要求相关部门今后开展苗木统防统治时必须提前通知蚕桑养殖户,飞防作业必须加用悬浮剂以防药剂外逸。

“因为桑蚕是环境指示生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格外高。不仅要求青山绿水生态好,甚至需要有优良的空气质量。桑蚕产业发展起来的县区都是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常年科技帮扶肥西桑蚕产业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徐家萍解释,她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人工饲料研发等课题,致力解决蚕农发展的瓶颈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参与科技小院建设,解决技术落地问题。把科技小院的‘盆景’变成大田生产的‘风景’,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龚传胜说,安徽邀请农业科研单位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以及国家和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型研发机构、科技特派团、创新联盟等平台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为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服务。

包河区跻身2023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发布!

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财富峰会上,《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重磅发布。包河区较2022年度第35位再前进3位,跻身2023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第32位。稳居全省首位。

报告由国内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知名专业咨询机构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主要从综合指标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等目标层构建市辖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全国市辖区进行分类评价。报告指出,市辖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人口最密集的空间单元。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和基本功能单元,市辖区是发展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核心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作为安徽省中心城区,包河区资源禀赋好、市场机遇多、营商环境优,蕴含无限发展空间。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包河上下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党建提升、发展提速、城市提品、生态提质、民生提标、安全提档,奋力推动内涵式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安徽省教育厅公示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

关于合肥学院更名大学等事项的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的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新设安徽公安学院事项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2023年5月5日—5月10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以书面形式据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否则不予受理,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有关书面意见请于5月9日前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扫描件)方式放映。

受理部门: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
邮政编码:230061;电话(传真):0551-62849086;
电子邮箱:wangxin@ahedu.gov.cn

安徽省教育厅
2023年5月5日

大众汽车集团新公司将落户合肥

4月18日,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

大众官方介绍,这一公司 (项目名称为“100%TechCo”)将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将提升开发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并把中国本土先进的技术引入产品开发的早期流程,使集团车型产品更为敏捷地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推动产品更快走向市场。

新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初投入运营,未来将拥有超过2000名采购及研发领域的员工。新公司投入运营后,大众汽车集团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将逐步缩短约30%。

100%TechCo的成立是大众汽车集团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将整合集团在华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功能,同时还将包含采购职能。鉴于此,本土供应商将能够参与到产品开发的早期流程中,将最先进的技术及应用方案融入新产品。此外,通过新公司,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大众安徽等集团在华合资企业的研发项目将实现更为紧密的协同。

此前,4月14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在合肥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举行工作会谈。省领导虞爱华、张韵声、费高云参加。

韩俊对贝瑞德一行来皖表示欢迎。他说,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大众集团与安徽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对安徽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意义重大。安徽是制造强省、科技强省,也是汽车产业大省,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希望大众集团着眼双方合作的长远规划和愿景,将品牌优势、研发优势与安徽科创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安徽研发落地更多的新车型、新技术、新工艺等,吸引更多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助力安徽汽车产业迈上万亿级台阶、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省委、省政府将把推动大众集团与安徽的合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不断完善产业、人才、生活等配套措施,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共同开创双方合作的光辉未来。

贝瑞德感谢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大众集团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说,大众集团非常看好安徽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配套等发展优势,将坚定合作战略和决心,有计划稳步推动合作事项落地,加快提升在安徽的研发能力,吸引带动更多配套企业、技术型企业、新的业态落户安徽,努力结出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会谈前,韩俊、王清宪等在贝瑞德的陪同下参观了大众安徽整车制造基地制造工厂车身车间、总装车间,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样车品质管控情况。